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,马无故亡而入胡。
人皆吊之,其父曰:“此何遽不为福乎?”
居数月,其马将胡骏马而归。人皆贺之,其父曰:“此何遽不能为祸乎?”
家富良马,其子好骑,堕而折其髀。
人皆吊之,其父曰:“此何遽不为福乎?”
居一年,胡人大入塞,丁壮者引弦而战。近塞之人,死者十九。此独以跛之故,父子相保。
塞翁失马的典故,方言很久之前就知道了,但真正等他理解这个故事内涵的时候已经是很多年以后了。
方言进入理科班后,虽然他语数外的成绩还不错,但理科真的一窍不通,老师上课他犹如听天书,学期没结束就沦落到教室的最后一排,成为了倒数几名的存在。
正是在这种完全看不到前路希望的时候,他遇到了第二位恩师,陈玉刚陈老师。
高中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《装在套子里的人》,节选自名家契诃夫的一篇,选取的章节正好是主人公临死前的一段故事。
负责语文的陈老师上完课后,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,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,让全班同学写一点读后感,不用上交的那种。
没人把这当回事,因为高中的作业太多了,再加上早晚自习,每天六点起床,晚上十点钟能睡觉都是一种奢侈。
方言也没在意,反正他是差生,老师从不会点他名回答问题。
但这篇课文上完后让他有些感慨,方言觉得自己就好像一个套子里的人,于是利用课间十分钟写了自己的一点感悟。
就像是一部电影看完后的观后感,字数不多,一百来字,就写在了课文末尾的空白处。
第二天上午,伴随着上课铃响,又是一节语文课的开始。
走进教室的陈老师打开教案,却没急着讲下一课,而是面向全班问了一句昨天布置的作业有谁写了吗?
听到这话,全班一下子静寂无声,落针可闻,每个人都低下了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