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五章尴尬事(求月票)
从成都来北京之后,吴节已经习惯了顺风顺水,很多事情他甚至🎤📁不需要去留意,就水到渠成地做成了。
这次却遇到这种莫名其妙的事😍⛫情,顿时有些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之感。
其实,这事的关键吴节下来之后还是想明白了,主要是自己的交集圈还是太狭窄了些。来京城之后,除了中举后的几天,与同年们作过几场文会,认识🝴🏕🚀几个同🜬道之外,同主流士林也没什么接触。一是皇帝那边的事情牵扯了太多精力,二是自己又要备考,觉得科举场上🎖👃🆉全凭真本事说话,认识人再多,也管不了什么用。
现在想起来,却是有些后悔了,再知道就多🃡🙔认识几个士林中的前辈了。
一时间,吴节也没什么法子好想,只得给远在济南的恩师包应霞写了一封信,托人带过去,问恩师老人家能够不能帮自己写封信证明一下☷🝚。
至于这封信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,什么时候能带回来🐧🂒🎍,吴节也不敢保证,也没办法在家死等。
吴节也没办法🎅🎮🔞在家静心读书,索性就上街打听消息。
随着春节的逐渐🐳临近,春闱之期一日近于一日,北京城中的读书人也越来越多,几乎是一夜功夫,满大街都是羽扇伦巾,宽衣大袍。放眼望去🄝⚎🐐,大冷天的,到处都是折扇摇晃。
大约估计了一下,整个北京城至少突然出现了上万🞬士子,还🏉都是带举人🅙🔩功名的。
明朝读书人一向有议论朝政的习惯,正如后来的东林书院那副有名的楹联上所⛈😟🂦说:风声雨声读书声,声声入耳;家事国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。
有读书人的地方,就免不了有清谈者。
这几日,吴节常去的那家茶馆就人满为患🁫🈫🁏,来的都是读书老爷们,去得迟了还找不到位置。又或者,你若只有秀才功名,根本就不好意思☷🝚在里面久留。这家茶馆档次很高,一壶普通的香片就得一钱银子,平日间经常有唱曲的、说书的在里面讨生活。
不过,自从被读🐳书种子们占🗀领之后,这些下里巴人的玩意儿就绝迹了,被读书人的高谈阔论所代替。
最近,京城读书人口中主要有两个议题:朝廷新颁发的🎴厘金制度和即将举行的春闱。
厘金制度因为牵扯☠🀴🁁太🄨⛱广,又是国朝两百年🁫🈫🁏来开天辟地的第一次,并大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权,自然被读书人们一通痛骂。
不但如此,御使们☠🀴🁁还纷纷上🗀书,弹劾严嵩,将严嵩骂成了古往今来第一大奸臣,不杀📙不足以平民愤似的。
吴节听得好笑,这个条陈明明出自于自己之手,可挨骂的却是严嵩,老严还真是冤枉。不过,谁受益谁挨🈻骂,却也天公地道。你不可能只吃肉不挨打,把好事都占尽了吧!